本文无剧透,可放心食用
标题是突然想到演员名字里的菲尼克斯凤凰有涅槃之意,而本片亦是小丑重新走上大荧幕之作,这种巧合真是有趣
事实上,我对小丑的了解完全来源于影视作品,更确切地说,基本局限在希斯莱杰的小丑及以前蝙蝠侠动画里的那个小丑,至于动画的版本则不易考据了,但终究是给孩子看的东西,脸谱化的很,只是纯粹的坏人形象,因此并没有感受过多少这所谓最恶的魅力,希斯莱杰演的固然不错,但没有圈粉到我。这个版本,在预告片刚出来时就让我很有兴趣。故而在本次真正观影之前其实已经主动或被动地了解到了全片大纲(OK,我是个不惧剧透的人),以及各方的评价,多是赞叹,也有一些不疼不痒甚或称其哗众取宠的谪贬之词。
我想我这一篇应当不算影评,只是在观影过程中内心生出的些许想法,不吐不快而已,在这时代评论已经太过于廉价,任谁都可以吮吸他人反刍出来的半消化残渣然后料理出自己的“美味佳肴”。
体验爆炸
我自不会去讨论剧情细节,只是想说一下故事本身被人诟病老套这个事,诚然,全剧并无悬念,大多数内容和桥段对于经常观影的观众而言应该都算耳熟能详,没什么新鲜包袱,即便是一些所谓的“伏笔”,那种看似最后导演通过一些镜头来戳穿的假象,其实对许多人,至少是这部片子的受众而言,我相信都可以在中段就猜出这只是花招。
但这又如何,老酒换新瓶的把戏见过太多,写一个新的故事和把一个老故事演出新的高度,这是两件绝不相同的事情,至于孰高孰低,在我来看也无从比较,我们总说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”、“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”……这都再正常不过,甚而我们多数人的人生也是周而复始和重复前人那些有的没的,只不过手中的工具从煤铲、纺织机、车床换成了手机和电脑罢,
所以,我不想深究剧情是否乏善可陈,是否了无新意,电影和小说在我而言都是获得体验的手段,情节固然是体验中十分重要的一环,但表达方式和代入感亦是不可忽视的关窍,因此,于我而言《小丑》依然是杰作无疑。菲尼克斯的演绎确实出神入化,那种病态的压抑、癫狂以及释放后的欢脱感,恐怕今年的奥斯卡要少掉一个悬念。
圣人和罪人
似乎有阵子流行这种操作,有人犯罪了,媒体先聚焦一波犯罪者的生平经历,抓各种元素刷一波存在,最好是童年阴影人生惨淡,然后舆论口风转个向,开始同情犯罪者,似乎他犯罪也有各种外在原因推波助澜,如此往复,大家关注的似乎就不再是罪行本身,而是所谓如何避免悲剧再度发生。
过不多久,这样的路数多了,群众也疲了,你杀人有理纵火有因,那是不是我今天被上司骂了一顿心情不舒畅就可以上街打砸抢?于是每每那种文章再一出现,总会有新的声音冒出来——不能因他遭受了苦难就对他的罪行有所轻缓,世间诸人谁没有自己的难处,怎的这样一个让他人遭受痛苦的罪犯反过来需要社会的同情了。
于是,对于剧中小丑黑化的评价基本也在这两种声音之间摇摆,甚至我在看片过程中也在纠结和犹豫,毕竟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你把屁股坐到哪一边完全取决于你代入哪一种角色,若是你代入了主角及在哥谭骚动狂欢的众人,约莫就会倾向前者多一些,而当你自忖不过一介平民,每日循规蹈矩不想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灾祸卷入,自然就更容易赞同后者,对此毋需过分争论对错。
也有人提及《致命玩笑》里那个堪称圣人的哥登探长,固然他的存在反击了那其中小丑的理论——任何人在遭受了“最糟糕的一天”之后都将彻底陷入疯狂,但我们同样应该明白一点,圣人之所以值得被称道是因为其品格之高贵难以企及,这并不是凡人的平均水准,作为个案证伪歪理没有问题,但也要接受确实会有很多人在面对那种痛苦时无法保持理性的事实,我们不应该也无法拿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大众。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曾有这样一句话:
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,你要记住,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,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